這幾天突然寒潮來臨,一下子進入了冰凍模式,這麼冷的天氣對于老人和小孩來說,真的是太煎熬了,鼻塞流鼻涕是常有的事。由于現在的人免疫力都比較低下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慢性鼻炎,每天早上都會鼻塞流鼻涕,非常不便。
老一輩人常說: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跟我們人類的身體是息息相關的」。其實,生長在農村的每一種野草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用途,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而已。
今天,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種對鼻炎有作用的野草。它是農村十分常見的一種野草,常常喜歡野生在田邊,經常會見到它,但懂它的人并不多。因其是民間老一輩人治療鼻炎的良藥,因此被老一輩人稱為「鼻炎草」。
鼻炎草只是民間常用的俗名,它在民間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名字叫做鵝不食草,大家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特別的熟悉呢?之所以有鵝不食草之稱,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野草鵝都會吃,而它卻不喜歡吃,于是得名鵝不食草。
無論是鵝不食草,還是鼻炎草在民間很多人都聽說過,但對于它的學名卻是無人提起。其實,它的正規學名叫做石胡荽,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。另外,通鼻草、食胡荽、鵝不食、地胡荽、球子草、珠子草、蚊子草等都是它的別名。
石胡荽它是菊科石胡荽屬一年生草本植物,除了在田邊較為常見以外,有時在路邊、荒地、塘邊、井邊、石縫中等處也能看到它的身影。由于石胡荽長得比較矮小,高約8厘米左右,不認真看很難發現它的存在。
石胡荽是一種矮小草本植物,葉小花小種子也小,但它是被散或匍匐狀生長的,分枝有很多,不僅長得非常茂盛,而且形態也是那麼的與眾不同,尤其是它的頭狀花序,數量很多,呈扁球形,就像一個個小球,于是有球子草的別稱。
石胡荽單葉互生,葉子雖小,邊緣也有粗齒,這種小小的野草聞起來卻有一種奇特的味道,正是這種味道鵝才不喜歡吃。
石胡荽的味道就跟我們熟悉的香菜一樣,有人聞著臭,有人卻聞著香,蘿卜青菜各有所愛。
尤其是把石胡荽搗碎之后,那個味道更為濃郁,在農村很多人對這個味道卻是情有獨鐘,因為當鼻塞不通時聞一下,鼻子立馬就通了,它有很好的通鼻作用,小時候我們感冒鼻塞時經常也會用到它。
石胡荽之所以有通鼻的作用,因為其是一味功效卓越的中藥材,而且全草均可入藥,具有祛風通竅、止咳祛痰、消腫散瘀的功效,對感冒、咳嗽、百日咳、咽喉腫痛、黃疸型肝炎、風濕痹痛、小兒疳積、瘧疾、跌打損傷等病癥均有療效。
由于石胡荽自帶一種獨特的氣味,最主要的功效在于通竅散寒,對鼻塞、慢性鼻炎、過敏性鼻炎都有很好的療效,因此在民間有「鼻炎草」之稱,取鮮石胡荽搗碎取汁滴鼻即可,效果很好又沒有副作用。
各位朋友,你們家鄉有這種石胡荽嗎?田邊這種野草,經常見到它,不知是珍貴的「鼻炎草」,你可認識?若你在家鄉遇見,還請及時重視起來,別當雜草除掉了。
備注:本文屬于科普文章,不構成用藥建議,請遵醫囑!
不得擅自轉載,一經發現將承擔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