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訊員 黃婷 丁燕飛)家長看護一時疏忽,小嬰兒被開水燙傷手部,原本以為留下的疤痕會漸漸淡化,不料9個月后,燙傷處疤痕攣縮導致手指變形,無法正常抓握。好在經醫生進行疤痕松解及植皮后,寶寶的手已恢復抓握功能。
現年1歲9個月的男寶程程(化名)家住武漢,今年初,父母將他獨自放在桌旁的嬰兒車里,轉頭處理事情,不料這一瞬的疏忽釀成大禍。充滿好奇的寶寶小手揮舞,無意打翻了身邊的水杯,剛燒好的開水瞬間全部潑在其左手上,程程嚎啕大哭。家長聞聲趕來,發現孩子左手外側皮膚已變紅并起了水泡,于是抱起他拔腿往附近醫院跑。經急診醫生處理,門診多次消毒換藥,1個月后,患兒傷口創面慢慢閉合并結痂脫落。雖然燙傷留下了疤痕,但家長想著寶寶還小,皮膚生長能力強,長大點疤痕面就會慢慢淡化,便未做任何處理了。誰知9個月過去,程程左手因燙傷的疤痕攣縮,小指指頭髮育受阻,無法正常抓取東西,父母又擔憂起來,于10月9日帶他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形美容科咨詢疤痕治療。
整形美容科周偉副主任醫師接診了解情況后,建議先拍片確認孩子左手小指骨骼在疤痕攣縮后的發育情況,再進行手術治療。他向家屬耐心解釋:在燙傷程度較深時,皮膚軟組織無法正常修復,轉由纖維組織替代修復而留下疤痕。燙傷疤痕具有很強的增生性,尤其是嬰幼兒期,組織生長旺盛,創傷后反應劇烈,皮膚張力也較大,因此更易產生。新生兒出生后大部分時間手是「握拳」狀態,家長很容易忽視疤痕影響到手部功能的問題,但隨著寶寶快速生長,疤痕攣縮會限制身體正常發育,像程程這種情況,到了一定年齡就發現指頭伸不直了。周偉根據患兒情況制定了治療方案——首先手術松解攣縮,讓手指生長不再受限,再對創面進行美容修復,保證較好的外觀。家長表示充分理解,為了孩子今后的成長,懇請醫生盡全力救治。
當日,程程進行了長約2小時的手術。術中,周偉副主任醫師先將患兒左手攣縮疤痕進行松解,隨后在患指內植入了克氏針以固定,再取同側上肢全厚皮片覆蓋至疤痕創面,以修復缺損的組織。經醫生精細操作,手術成功完成,寶寶手指恢復了抓握功能。術后,程程精神狀態也非常好,原本憂心忡忡的父母眉頭終于舒展。程程媽媽感激地說:「周醫生手術做得太好了!幸虧找您做了專業的處理,不然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!」
周偉副主任醫師叮囑家長,術后期恢復也是很重要的環節,一定要遵醫囑,孩子后期創面長好后也可配合做一些抗疤處理,以獲得較好的外觀。醫生同時提醒:嬰幼兒無危險意識,感知能力差,家長要讓孩子遠離危險,如開水、火源等。如不小心遭遇燒燙傷,應立即脫去被熱液浸透的衣服。
若衣服和皮膚粘在一起,切勿撕拉,應將未粘皮膚的部分衣物剪去,粘著的部分留在皮膚上,抓緊時間送醫院處理。在創口愈合后,建議進行抗瘢痕治療,以免疤痕增生影響孩子生長發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