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新婚就守寡,收養一兒子,長大后家喻戶曉,為她種一院的白芍藥
2025/04/17

她22歲被以沖喜的名義娶進門。

婚后半年丈夫去世。

公公幫她過繼一兒子。

長大后家喻戶曉。

還為她種了一院白芍藥。

她被稱為陳三姑。

他的這位兒子叫周恩來。

她與周恩來又有著怎樣一段母子情呢?

01

周恩來的親生母親是萬冬兒,養母是陳氏。

周恩來的生母萬冬兒生于清光緒三年,父親是萬青選。

萬青選一生歷經了道光、咸豐、同治和光緒五代皇帝。

先后在淮安、清河、安東、鹽城、震澤等地做官長達30余年,政績卓著。

在江蘇的清江浦運河北岸的十里長街上,有99間房屋,足足占了一條街,就是「萬公館」。

圖|萬公館

周恩來小時候跟著母親萬冬兒在萬公館里住過一段時間。

周恩來的外祖父萬青選有兩房夫人,育有18個兒子和14個女兒,萬冬兒是萬青選的繼室所生,在女兒中排行十二,所以被稱為「十二姑」。

因為是小女兒,萬青選對萬冬兒十分疼愛,無論是出去訪客會友,或是處理政務,他的大轎后都會尾隨著一個小花轎,轎子里正是萬冬兒。

這件事在清河縣人盡皆知,已成為當地一景以及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。

萬老爺處理政務或與人交談時,萬冬兒從不吵鬧和插話,而是靜靜地坐在一邊,靜靜地聽著。

在萬老爺和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下,萬冬兒性格開朗,人情練達,擅長處理事務。

寬容的萬老爺,不僅讓萬冬兒有自由發揮的可能,也是給了萬冬兒成長的底氣。

在萬老爺的撐腰下,在那個以「女子無才」為德,「女子不能拋頭露面」的時代,萬冬兒不僅識了字讀了書,還跟著萬老爺到處應酬。

周恩來曾跟侄子侄女說:母親是貴族小姐,又得外祖父的喜歡,她從小跟著祖父在外面跑,參加各種活動,很會應酬,不像舊時的大家閨秀。

隨著年齡的增長,萬冬兒也逐漸顯示出了精明才干。她替代了母親在萬公館的總管之職,萬公館在她的打理下井然有序。

20歲時,萬冬兒在父母之命下嫁給了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。

圖|萬冬兒

萬冬兒自嫁進周家后,就從婆婆的手中接過了周家大院的理家權。

萬冬兒由萬府的掌家閨女,成為了周府的掌家媳婦。

萬冬兒也很快顯示出了精明的治家能力。

姑嫂間的矛盾,家務困難,她會干脆利落地處理好。

周家大院里上下的口頭禪是:請十二姑來說說清楚。

周恩來曾在李勃曼的采訪中說:我的生母很爽朗,我的性格也有她的這一部分。

在恩來的記憶中,生母萬冬兒性格爽朗,口才很好。生母的這一優點在周恩來的身上也得到了繼承。

人有離合,月有圓缺。

周家後來家道中落,周恩來的生母萬氏不僅要操勞生活,還為錢發愁。

每遇親戚間的婚喪嫁娶,生辰忌日,生母還要帶著周恩來去借錢或典當,給人家送上一份禮。

周恩來9歲那年,35歲的生母因操勞成疾去世。

家道的中落和母親的去世,讓少年周恩來也體會到了世間的冷暖和生活的艱辛。

02

生母去世后,家里還有養母陳氏,但是陳氏卻將管家權直接交給了9歲的周恩來。

一個原因是陳氏患上了肺結核,另一個原因是陳氏知道自己也時日無多,想早點鍛煉兒子的生活技能。

陳氏雖然不是周恩來的生母,但在周恩來的成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
陳氏原本是周恩來的四叔周貽淦的妻子,按中國人的輩分算起來是周恩來的四嬸。

在周恩來剛出生的時候,他的四叔周貽淦就患上了肺結核,在那個年代這種病就屬于不治之癥。

為了挽回愛子的生命,周恩來的祖父病急亂投醫,相信了迷信的沖喜之說,就給周貽淦訂下了一門親事,就是陳氏。

陳氏在陳家女子中排行老三,家人都稱她為陳三姑。

圖|陳三姑

陳氏嫁過來的時候就知道是為了給周家的老四沖喜,有人勸陳三姑向父親提議退婚。但是陳氏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,不敢違背父意。

就這樣陳氏嫁給了周貽淦。不幸的是陳氏嫁過來才半年,周貽淦就去世了。

陳氏寧守著貞節牌坊,也沒有能改嫁。

在封建社會,有一個規定:成年男人婚后去世,如果沒有給家里留下后代,就不能在族譜上排上位。

周恩來的祖父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,就是將周恩來過繼到愛子周貽淦的名下,這樣不僅周貽淦在族譜上會排上位,也讓陳氏有個依靠。

周恩來半歲的時候,就過繼給陳氏撫養。

因為守寡孤寂,陳氏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了周恩來的身上。

陳氏有著才女之稱,14歲時就能作詩填詞,她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。

圖|周總理

因周恩來小時候家境優渥,又被家人團寵,反而身體不好,母親萬冬兒深受其累,多虧有陳氏幫助分擔。

周恩來在自己的早期文集里說:幼羸弱多病,扶持將護,君母備極劬勞。

陳氏好靜,也不允許周恩來到處亂跑,所以周恩來經常在房里安心的讀書,也沒有受到什麼干擾。

周恩來回憶說:我的好靜的性格就是從嗣母身上繼承來的。

陳氏特別有耐心,周恩來四五歲的時候,陳氏就開始教他認字和背誦唐詩。

在陳氏的引導下,周恩來小時候能靜能動,記性很好,詩詞讀一遍就能背下。

除了一些詩詞外,陳氏還給他講《天花雨》和《再生緣》這樣的唱詞。

在陳氏的教導下,周恩來五歲都能寫出一些詩句,家中的長輩都夸他文采好。

陳氏的耐心和柔情,讓少年周恩來享受著雙份的母愛。

03

周恩來六歲半時被陳氏帶到陳家花園住了一段時間,同在陳家花園住的還有周恩來的弟弟和兩個表妹。當時生母給周恩來和弟弟周恩清請了私塾先生,周恩來還爭取讓兩個表妹也加入私塾讀書。

因為陳氏給周恩來打下的堅實基礎,私塾先生所教的內容滿足不了周總理,當弟弟和表妹們才開始識字時,養母陳氏已經開始給周恩來找小說來看了。

八歲多的周恩來已經開始讀《西游記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紅樓夢》和《鏡花緣》等名著了。

周恩來在采訪中說:我的知識都是看小說得來的,我的母親(陳氏)總是讓我看小說。

對于守寡的陳氏來說,周恩來就是她的全部精神寄托。而周恩來也跟養母陳氏結下了深厚的感情。

圖|少年周恩來

陳氏喜歡畫畫,她也畫什麼像什麼,除了天上的飛鳥,她尤其喜歡畫白芍藥花。

因為對養母陳氏有很深的感情,所以周恩來也非常喜歡白芍藥花。

不過陳氏在周恩來的生母萬冬兒去世一年后,也因肺結核相繼去世了,這使周恩來非常難過。

後來周恩來歷經革命的艱辛,成為人民的總理后住在西花廳。

在西花廳的里院向北通往周恩來辦公室窗的路兩旁,都種著白芍藥花,西花廳的人都知道周恩來喜歡白芍藥花,那是她對母親陳三姑的懷念與感恩。

周恩來曾感慨道,沒有母親陳氏的啟發和愛護,他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。

周恩來19歲到日本留學時,養母陳氏已經去世9年了,周恩來仍然帶著陳氏寫的詩本,有時還會拿出來念幾遍,念著念著淚水就忍不住流下來。

每年到了母親的生辰忌日,周恩來都會在日記中記錄,是母親幾周年忌辰。

1974年的夏天,周恩來患病住在醫院,照顧他的一位護士說:以后,白芍藥就長得不好了。

圖|周總理在中山公園觀看白芍藥

護士是惋惜的,因為周恩來生前對白芍藥非常愛護,以至于它們生長得很好。周恩來走后,就再沒有人對白芍藥那麼用心了。

周恩來曾說過: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任務,再比母職光榮和永恒了。

雖然周恩來的養母只陪他度過了人生的短短九年多的時光,卻在周恩來的人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。

她將全部的才情、理想、柔情都給了周恩來,滋潤著少年周恩來的心靈。

以至于十四歲的周恩來能說出那句: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。

雖然周總理早已遠去,但他一生衣裝整潔、挺胸抬頭、不傲、不暴、不怠,待人和藹的儒雅氣質,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周總理的行為舉止背后,可照見母親的教養。

致敬周總理!致敬兩位偉大的母親!

精選推薦
圖集